在土方施工中,做好施工排水工作,保持土体干燥是尤为重要的。施工排水可分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两种。
1、明排水法。就是采用截、疏、抽的排水方法。截:是截住水流;疏,是疏干积水:抽,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抽走。
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直到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这样,可使基坑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既防止流沙发生,又改善了工作条件。但降水前,应考虑到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和倒塌,甚至地面塌陷。防护措施主要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2.1 轻型井点。就是沿基坑四周将许多直径较小的井点管埋入蓄水层内,井点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的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此种方法适用于土壤渗透系数 k=0.1~50m/d 的土层中;降水深度为:单级轻型井点 3~6m,多级轻型井点 6~12m。
2.2 喷射井点。当基坑开挖较深时,宜采用喷射井点,其降水深度可达 8~20m。喷射井点设备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及进水、排水管路组成。喷射井管由内管和外管组成,在内管下端装有与滤管相连的喷射扬水器。当高压水经内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由喷嘴喷出时,地下水即被吸入而压出地面。
2.3 电渗井点。电渗井点适用于土壤渗透系数小于 0.1m/d,用一般井点不能降低地下水位的含水层,尤其适用于淤泥排水。电渗井点排水的原理,以井点管作负极,以打入的钢筋或钢管作正极,当通以直流电后,土颗粒从负极向正极移动,水则自正极向负极移动而被集中排出。土颗粒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现象,水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渗现象。
2.4 管井井点。就是沿基坑每隔 20~50m 的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抽水,从而降低地下水位。此法适用土壤渗透系数大(k=20~200m/d)地下水量大的土层。
2.5 深井泵井点。如果要求降水深度较大 (降水深度大于15m),在管井井点内采用一般离心泵或潜水泵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特制的深井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