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用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管道灌溉系统中各种工程设施的控制、调度、运用,合理分配与使用水源的水量,并在田问推行科学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以达到充分发挥工程作用,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1.合理灌溉、计划用水
灌区管理部门应根据灌区所在地区的试验资料和当地丰产灌溉的经验,制订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然后,结合水源可供给的水量、作物种植面积、气象条件、工程条件等,制订灌水次数、灌水定额、每次灌水所需的时间及灌水周期、灌水秩序、计划安排等。同时,
在每次灌水之前还要根据当时作物生长及土壤墒情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加以修正。
2.灌水计划实施措施
(1)建立健全用水管理组织和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用水管理组织和制度,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浇地”,“计划供水,按方收费”的办法。管好工程,用好水。
(2)平整土地、调整作物布局。农村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后,地块零散。为保证灌水计划的有效实施,应对灌区内的承包耕地进行合理调整,并尽可能连片种植同一作物。
(3)推广田间节水技术。管灌工程的田间灌水技术应克服传统的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水方法,推广节水灌水技术,实行小定额灌溉。
(4)及时定额征收水费。管灌工程可实行“以亩定额配水,以水量收费,超额加价收费”的用水制度。这样可促使群众自觉平整土地,搞好田问工程配套,采用灌溉新技术,节约用水。
(5)合理的配水顺序。在配水顺序上,应做到先浇远田,后浇近田;先灌成片,后灌零星田;先急用,后缓用等用水原则。
(6)管理人员培训。为了用好、管好管灌工程,提高管理水平,应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3.建立工程技术档案
为了评价工程运行状况,提高管理水平和进行经济核算,应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和运行记录制度,及时填写机泵运行和田间灌水记录表。每次灌水结束后,应观测土壤含水率、灌水均匀度、湿润层深度等指标。根据记录进行有关技术指标的统计分析,以便积累灌水经验,修改用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