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想的电力市场应该是既要有电用,又要电便宜,还要电干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郑新业28日在北京表示,电力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电侧和售电侧促进竞争。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研讨会当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郑新业说,垄断的三大负面后果大家已经看到:资产膨胀、经营低效、利益输送。电力改革其实是聚焦三大红利:第一通过市场优胜劣汰,优化电力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煤炭消耗;第二打破电网现行的独买和独卖模式,把电网变成高速公路;第三理顺价格体系,实现消费革命和环境污染减少的红利。
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分别出台,被认为标志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始。
统计发现,新一轮电改已经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实体经济用电成本下降,比如煤电价格联动减少工商业用电支出约835亿元人民币,输配电价改革降低输配电费用约80亿元,电力直接交易减少大用户用电支出约215亿元。
但这些距离民众和企业对电力的满意程度还有不少差距,改革红利并未完全释放。郑新业建议从发电侧、电网和用户侧推进改革,有序放开新增配售电市场、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有序放开公益性以外的发电计划。
“改革要慢慢让供需双方交易形成价格,比如发电价格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由政府核定、售电价格由市场形成。”郑新业表示,要重新定义政府在电力市场中的义务,确保公共领域用电、居民用电和普遍服务稳定。
郑新业强调,能源政策不是宏观调控的工具,经济下行也不宜以降低电价来刺激高耗能产业的发展。要对自然垄断部分严格监管,防止其损害市场中其他经营主体的利益,危及市场效率和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