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智能制造业初步成长,目前我们可以说是工业2.0、3.0并存。根据2015年、2016年工信部工作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我们已经在多领域全面并进了,已经有23个行业在逐步发展智能制造。”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10月14日在介绍《中国智造业竞争力报告》时说。该报告由《21世纪经济报道》组织调研团到多家制造业企业走访调研后撰写的。
刘金山进一步说,从细分行业来看,机床作为传统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核心,目前我国在生产规模、消费规模上都是全球领先的,但是在这个领域还是处在贸易的逆差。他以智能机器人举例说,可以看出来,目前我国的智能机器人也是使用消费全球领先,但是很多生产领域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报告显示,智能制造存在着区域分布和传统制造一样的问题。“目前说来我们的智能制造同样是区际不平衡,主要是分布在三大增长区域: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刘金山表示,可喜的是传统制造的发展梯次是珠三角先起来,其次是长三角,再后来是津京冀。这次调研发现实际上目前三大增长区是齐头并进。
调研团通过调研发现智能制造产业链有以下分布特征:一是核心元器件依然是依赖进口的。二是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精益化的生产设备绝大多数依靠进口,而且一些智能产品,比如智能手机在很多地方还是用传统制造的方式生产出来的。不过,可喜的是,调研团发现有许多企业目前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有不错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区域价值链或者国家价值链的特征,这类企业科技属性特征比较明显。
“从发展现状到智能产品来看,我们的智能产品目前走了40%的路程,但是智能制造技术不到20%。”刘金山认为,综合判断,我国目前智能制造体系,智能制造的竞争力和发达经济体相比,还不到30%。“我们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能够超过50%的路程,2035年超过70%的路程,2045年能够超过90%的路程,也就是说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的时候,智能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将能够实现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