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监理浅谈住宅建筑外墙面发生渗透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工程监理网 作者:建设监理 发布日期:2014-03-07 10:06 点击次数:
外墙发生渗透现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外墙墙体产生的渗漏
(1)外墙墙体砌筑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人的原因,造成砌体砌筑砂浆饱满度不足,竖向灰缝无砂浆,雨水通过砖缝发生渗透。
(2)、在砼梁、柱与砖墙交接处,由于施工时留下缝隙,或因为不同材料变形不一致,引起交接处开裂,从而发生雨水渗透。
(3)、外墙上的预留孔洞处理不当条件的限制,住户及装修者,如外墙上的脚手架孔洞、预留钢筋孔洞、预留管道孔洞等,填补不密实,也会引起雨水渗透。
外墙面砖产生的渗漏
1)、在粘贴外墙面砖时,粘接砂浆的配合比不合适,搅拌不均匀,强度不满足,和易性差,粘贴时砂浆不饱满,致使外墙面砖同基层分离,引起雨水渗透。
2)、基层结合面处理不当,基层表面太光滑,或粘贴外墙面砖前结合面未用水充分湿润,造成粘接层与基层之间粘接力降低。基层结合面凹凸不平,外墙面砖粘接层过厚或过薄,都会造成砂浆粘接不牢 或滑动脱落产生裂缝,引起雨水渗透。
3)、外墙面砖浸水时间不够,造成粘接砂浆失水过快,或者浸水时间过长,面砖粘贴时与粘接层之间形成水膜,粘接不牢而产生脱落。
4)、面砖粘贴时用力不均,使面砖粘贴不牢,吸附力不够。个别面砖粘贴后,为了调正而反复移动、揉压、敲打,都会使已结合的粘接层受到影响。面砖的块间勾缝不密实,不饱满,加上高空风荷较大, 勾缝水泥砂浆易失水开裂,造成块间裂缝,引起雨水渗透。
外墙抹灰产生的渗漏
1)、本地区习惯做法对外墙抹灰砂浆当时未提出防水抗渗要求,因此抹灰砂浆抵御有压水渗透的能力差。外墙抹灰面一般较大,如果既不设分格处理,又不采取抗裂措施,极易出现开裂现象,引起雨水渗透。
2)、抹灰基层未处理好,墙体表面浮尘未清除干净,抹灰面与基层不能粘接牢固,在外界作用下,抹灰面干裂脱落,引起雨水渗透。
3)、基层面凹凸不平,局部抹灰面层厚度不够,减少了雨水渗透的阻力。
4)、外墙抹灰施工时,未按规定分遍成活,由于砂浆干缩,造成抹灰面开裂脱落。
建筑构造造成的渗漏
1>、屋面、女儿墙、雨水口等构造设计或施工疏漏,致使雨水从上述部位渗入外墙。
2>、顶层檐口与阳台根部也是雨水渗透的部位,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发生渗透。
渗漏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推广“三一砌筑法”,严禁用干砖砌墙,确保灰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间隔15天后,再将其补砌挤实,并用水泥砂浆将斜向砖缝嵌填密实;按砖的模数,在框架柱上植筋。
2、粘贴面砖前,应先将面砖在清水中浸泡2个小时,然后取出晾干。使用时达到外干内湿,待中层抹灰终凝后,方可进行粘结;面砖粘结完工后,认真清理面砖缝内的残余砂浆,喷水湿润后,用1∶1水泥砂浆勾缝。勾缝要凹进面砖1mm。勾缝砂浆要嵌填密实,接搓处要平整,不留孔隙;
3、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脚手架眼等孔洞填实堵严;砼墙表面凸出较大的地方要事先剔平刷净,并用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喷水养护,增大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力;砖砌体抹灰前一天,应对施工墙体浇水湿润,让基层吸足水分,以抹底灰后,用刮杠刮平、搓抹时砂浆保持潮湿柔软为宜;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待每层终凝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抹灰。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10mm。抹灰工程宜在砌体砌筑完毕后60天进行,至少不得少于30天;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砼梁、柱的中部;外粉必须设置分割缝。窗台、阳台等处粉刷的坡度不小于29%,不得出现排水不畅现象;
4、窗洞抹灰最好是由外粉的施工单位一次完成。窗框安装前应对预留洞口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进行窗框固定;窗台抹灰后应加强养护,以防止水泥砂浆的收缩内力和由窗间墙及窗台下的墙身自重大小及沉陷不同产生的负弯矩引起的外力组合在一起,加速产生抹灰的裂缝;
5、水泥砂浆抹灰时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砂宜用中、粗砂,不可使用细砂、粉砂,其含泥量不得超过2%;
6、分割条安装时,要刷浆均匀饱满,镶贴牢固密实。
7、窗框安装应采用a3镀锌钢件连接固定,连接件厚度不小于1.5mm,距边角的距离不大于180mm,连接件间距不大于500mm。固定时,根据不同的洞口材料,采用规定的固定方法,确保固定牢固可靠。窗框与洞口的间隙,按饰面材料的种类留量;固定后的窗框与墙体间必须留3~5mm间隙,缝隙内应采用无腐蚀、弹性材料填嵌饱满,防止出现空谷或裂缝。表面用嵌缝膏密封,确保水密性及气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