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级监理公司:从管理工地建筑材料来提高工程质量!(上)
建筑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造价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施工项目的材料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 选择劳务分包队伍
劳务分包队伍选择是项目材料使用管理的首要环节,分包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与成本的高低。故选择一支高素质的分包队伍是降低成本的第一步。
首先,根据各方推荐的分包队伍,从队伍管理、工程业绩、劳务报价等进行选择比较,多渠道摸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然后经实地考察、综合评价。最后,在此基础上择优选定分包队伍。在拟定分包队伍后,应及时与对方签订好分包协议,分清工作界面,明确各自责任,对周转材料和其他材料的损耗率作出明确约定,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采用合同约定的方式转移材料物质管理风险,避免今后工作方面纠纷的发生。
2. 编制材料采购计划
按照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首先由商务部在工程施工前编制好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材料分析清单交工程部,由劳务分包班组在分项工程施工前一个月根据施工图纸和使用方法编制详细的材料翻样表并上报工程部,由专业工长进行审核、审定,项目领导审批后进行采购。专业工长应根据施工进度、设计变更及耗材量及时对采购计划作出调整,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用材。
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时,要综合考虑其用料长度、规格、型号、周转次数,使用周期等,避免盲目采购造成多余、积压、变质及无故占用场地,减少损耗。
对材料供应商应多渠道摸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评价与选择后最终确定,或按照项目部批准的合格供方名录进行采购。
3. 把好材料验收关
材料的现场管理是项目部材料管理的关键,尤其是对钢材、水泥、木材、模板等主要施工用材的管理,在材料现场管理中,依照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同时提供原始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其它相关证明。对国家和地方规范规定的物资必须按要求见证取样,送到政府法定机构检测。超出保质期或数据不清、规格型号混存的材料必须重新进行复试。
对物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由质保部牵头会同专业工长认真核对其产品的图样、文件、包装、品种、规格、质量和数量是否与合同计划相符,按照验收标准规范进行验收,对于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木材、模板等必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及其它所有相关资料,在验收过程中注意材料实物与合格证书真实性的检查。做到“勤检查,严把关”,杜绝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用于施工。检验不合格材料及时退回,不予支付货款。
4.材料储存与保管
4.1经验收后的入库材料,按型号、品种、规格分区堆放,并编号、标识,建立台账。
4.2材料仓库或现场堆放的材料必须有必要的防火、防雨、防潮、防盗、防风、防变质、防损坏等措施。
4.3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材料,应专门存放,专人负责保管,并有严格的安全措施。
4.4有保质期的材料应做好标识,定期检查,防止过期。
4.5现场材料要按平面布置图或项目部指定位置按规格分别整齐码放,垛间留有通道,且符合堆放保管相关规定。
4.6露天堆放的材料按楼层荷载及限制高度进行堆放,零配件装入容器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