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利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水利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水利现代化是指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动态的、渐进的发展过程。现代水利则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资源持续协调发展。水利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一、从理论研究上看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系统研究水利现代化的内涵、评价方法和标准,2000年10月水利部办公厅、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成立了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水利现代化的调研和座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系统分析、研究测算和组织专题研究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完成了《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报告》,并于2002年底通过了专家鉴定。但是,15年过去了,新的形势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和深化研究。
归纳以往的研究,这里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1)关于水利现代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水利现代化是在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是一场变革,它以科技为动力,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涵盖了水利事业的方方面面。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水观念的现代化、水利建设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利信息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等。
水利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伴随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水利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别是,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尤其在中央明确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地位后,应该重新去解读。
(2)关于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公司在阐述了水利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反映和评价水利现代化的发展状况。并且立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考虑到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科技水平较低的现状,在借鉴国际现代化标准和国内其他部门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构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性地提出了水利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
现代化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在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应注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效益。根据我国当前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总体要求,通过增加水生态环境、水利法制建设和水利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更加完整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
(3)关于流域或区域水利现代化
为保证中国水利的现代化,必须建立新水利理论,在传统水利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对水系影响较大的因素,重新定位水利在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建设目标,以流域为整体,以流域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规划目标,不断完善新水利理论。
(4)关于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
从信息化的定义分析水利信息化的内涵,并从实现水利现代化、水利工作历史性转变、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要实现水利现代化,必须搞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观点。
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水利是一个传统行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信息化技术改造水利行业,加快提升水利的基础保障功能,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点战略任务。
二、从实践层面上看
面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对水利现代化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全国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水利工作方针,坚定不移地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展了对现代水利建设的探索,水利现代化建设已经迈出了可喜步伐。浙江省提出的《浙江省水利现代化建设纲要》,要求2020年力争全省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上海按照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防讯保安、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配置三大体系的目标,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现代化建设。虽然发达省份已经走在水利现代化的前列,但至今尚未真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而且,总体上看,相对于观念、技术方面,从管理方面研究水利现代化非常薄弱,重建轻管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
三、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公司表示,有必要在分析我国水利现代化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相关经验,积极探索水利现代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明确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工作重点,并针对不同流域或区域的特点,进行水利现代化差异化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