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准备:熟悉各岩溶注浆工点工程概况,提前作好施工方案、岩溶注浆孔位布置平面图、施工技术交底等技术工作;路堑段为设计路肩标高,路堤段为设计基底标高以上50cm;设置必要的排水坡和四周的排水沟,形成有组织排水,防止地表水下渗。测量放线。根据岩溶注浆孔位平面布置图,对各孔位进行放样,并测量、记录对应的孔口地面高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埋设好沉降观测桩,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接通施工用水、电,钻机试运行,确保设备能正常开钻;准备注浆用的水泥、砂、水玻璃、粉煤灰,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检测所有注浆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合理设置水泥棚和搅拌站及附属设施。
先导勘探孔钻进:根据探灌相结合的原则,钻孔分为先导勘探孔和一般注浆孔,首先施钻30%的先导勘探孔,待试验段先导勘探孔完成后,整理资料,上报设计单位和监理,确定相关注浆深度与范围。
钻进:土层和岩层部分均采用水钻进行成孔。
土层钻孔:采用φ108钻头钻进,每一回次钻完后,取出土芯,摆放整齐,并用标签记录不同土层的深度。全孔采用φ110套管,护壁套管露出地面0.2~0.5米。
岩层钻孔:基岩面以下采用φ91钻头,钻孔过程中均取出岩芯,摆放整齐,用小标签记录不同岩性和溶洞的深度。钻至设计深度后,用对钻孔进行清洗,清孔时间不少于20min。
注浆前注水试验:选取代表性孔进行注水试验,确定注浆前单位长度吸水量。
注浆:在套管上安置盘混合器(法兰盘),调试注浆机,对管路进行试压、检查管路、接头的连接、密封质量,接好压力表,作好注浆准备。
注水试验完成后,开始注浆。如遇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处视情况充填中粗砂、水泥砂浆等。如有岩溶发育但吸浆量少或不进浆时,先采用高压清水洗孔或钻机清孔后疏通岩溶裂隙通道,再注浆。
对溶洞内有充填物的注浆孔或者对注浆质量怀疑的注浆孔在注浆完成1~2小时后采用钻机进行清孔再注浆,确保浆液已至溶洞下限或满足设计注浆量和注浆结束条件。
封孔:注浆结束后,经质检工程师检查,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终孔条件。卸下法兰盘、拔出套管,回填m7.5水泥砂浆封孔,捣鼓密实,并作好孔口标记。
一般注浆孔钻进与注浆:先导勘探孔施工完毕后,对一般注浆孔进行钻孔、注浆施工及封孔。
注浆效果检测:注浆后通过物探、钻芯、水压试验法检测处理效果。
注水试验:在注水试验前,量测孔内稳定水位后,进行孔内定量注水,观测单位长度吸水量变化幅度,注浆后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即可判定达到注浆效果。
钻孔检查,检查孔数为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判断注浆效果。
浆液配比:
纯水泥浆:水灰比w/c=0.8~1.0;
水泥砂浆:水:水泥:砂=0.8:1.0:0.5~1.0;
双液(水玻璃与水泥浆混合液):水玻璃:水泥浆(体积比)=8~20%。
浆液配合比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遵循先稀后浓的原则,依吸浆情况逐步加浓浆液;当连续注浆单孔超过15吨水泥不见升压或吸浆量下降时,采用提高浆液浓度或双液注浆措施。
